首页环保执法箱安监执法箱质监执法箱食药执法箱 工商执法箱水政执法箱案例联系我们
应用案例

环保移动执法系统

更新时间:2014-01-05 16:20 来源:未知 点击:
环保移动执法系统 的四个要素 一、环保移动执法系统的总体目标 环保移动执法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构建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力、高效运转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建设全区环境监察一体化的移动执法系统,使环境监督管理由被动管理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由粗
  环保移动执法系统的四个要素

一、环保移动执法系统的总体目标
环保移动执法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构建“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力、高效运转”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建设全区环境监察一体化的移动执法系统,使环境监督管理由被动管理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由粗放定性型向集约定量型转变,由单一封闭管理向多元开发管理转变,实现环境监察业务的流程化、标准化、规范化和智能化的目标。
环境监察移动执法系统建设两个平台,一是建立环境监察前端执法终端系统平台,实现现场执法、信息查询、任务管理等;二是后台支撑系统平台,实现数据整合和环境管理数字化。

二、环保移动执法系统的4个部门
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部分,分别为现场执法终端硬件、移动执法终端系统、基础软硬件、移动执法后台支撑系统。
现场执法终端硬件:包括PDA执法终端和移动执法工具箱。
移动执法终端系统:安装在PDA和笔记本电脑上的现场执法软件。能够实现信息查询、现场执法、任务管理、环保手册查询、执法作业指导、稽查检查、队伍管理等功能。
基础软硬件:用来支撑环境监察移动执法后台系统的运行,包括服务器、路由器、防火墙等。根据惠城区实际情况,本次招标采购服务器一台。
移动执法后台支撑系统:建立环境监察一体化平台,强化污染源监督管理及稽查考核功能,同时依托现有的环境管理数据库,与PDA互联,支撑其设计功能,并为执法检查前的准备、执法检查中信息的调用和采集以及执法检查后信息的分析汇总提供辅助支持。系统包括环境执法规范数据库、污染源一厂一档管理、环境监察综合平台、稽查管理等内容。


三、环保移动执法系统的设计原则与目标

系统建设过程中,遵循如下原则:
(1)规范性原则。充分考虑环境监察执法工作的现状,满足执法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要求。
(2)实用性原则。充分考虑当前环境监察工作实际,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循序渐进,稳步推进,保证系统实用性。本着节俭、务实、高效的精神,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资源,减少重复投入。
(3)先进性原则。在注重系统实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在软件的开发思想上,严格按照软件工程的标准和面向对象的理论来设计。在系统设计上,应能满足跨平台、易移植、强兼容等要求,同时具备良好的稳定性与可靠性,适应于现场执法环境,不易出现故障和异常情况。
(4)安全性原则。通过各种安全技术手段,保障系统运行的安全。遵守现行的各项保密制度和规定,尚未公开或不宜公开的数据与信息采取严格的安全保护措施。
(5)集约化原则。依托环境保护部专网进行系统建设。系统软硬件等基础设施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化资源(网络线路、网络设备、服务器、数据库软件等),避免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
移动执法系统的目标是基于环保局电子政务专网,运用空间网格技术、地理编码技术,将移动信息化技术应用到环保管理中,建设环境监察移动执法系统。通过与现有的系统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换,实现对污染源编码库、环境管理事件编码库快捷访问,实现环境管理监管全过程。通过建设前端移动现场执法终端系统和后台支撑系统,推进环境管理达到主动、精确、快速和统一的目标,真正整合优化环境管理信息资源和各级环保部门数据库,建立覆盖全空间全区域的环境管理体系。具体目标如下:
(1)建立环境管理的知识库系统,按照法律法规、作业指导书、职位说明书、工作程序、应急预案,完成数据库设计;制订地理编码库、业务中间数据库的关系;以过去案例逐渐形成环保案例知识库和导入环保专业知识库,并在上述材料基础上最终形成环保执法及应急手册。
(2)通过数据整合手段,建立数据整合子系统,将现有各类数据整合到全覆盖体系数据库系统,满足执法终端的业务查询需求。系统同时具备与其他政府系统的信息数据的交换能力。
(3)建立数字化资源的管理平台,实现对网格、污染源的标准化管理,实现网格、污染源、事件的可维护性。以地理信息技术实现网格、污染源的地图化直观展示和查询;建立污染源和业务系统的共享关系;建立网格化责任管理体系,提供维护和管理手段。实现现场执法信息统一管理,提供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
(4)突出环保执法现场处理的特点,针对环保执法过程,为现场执法提供终端应用程序,具备接收任务、地图查询、数据查询、网格查询、污染源查询(多类查询如基本信息、专题地图、排污许可证、环保审批、“三同时”验收、监测报告、排污情况、现场检查记录等等)、作业指导书、现场执法办公能够拍照、录音、摄像,填写表单,打印笔录、整改通知、执法建议等,
(5)实现考核体系。根据环保执法各类数据与执法责任人的关系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进行考核。

四、环保移动执法系统的技术规范

系统总体技术架构在环境信息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以环境监察执法业务架构、应用架构的需求为基础,结合当前主流和先进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并以面向服务的架构SOA为核心模式而构建。系统规划及构建过程中,严格执行以下规范:
HJ/T460-2009      环境信息网络建设规范
HJ/T461-2009      环境信息网络管理维护规范
HJ/T419-2007      环境数据库设计与运行管理规范
GB/T 16706—1996  环境污染源类别代码
HJ/T416-2007      环境信息术语
HJ/T417-2007      环境信息分类与代码
HJ/T 212-2005     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
HJ/T 352—2007   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交换技术规范(试行)
HJ 622-2011      环境保护应用软件开发管理技术规范
GB/T22239-2008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系统构建:
(1)总体规划,分层架构。架构的层次清楚,每一层都有明确的作用和规定。
(2)具有很好的稳定性。技术架构的每一层相对稳定,只要接口不变,每一层的改变都不影响其他层。
(3)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既能满足快速反应的业务需求,又能满足大数据量、复杂的、异步的业务需求。
(4)具有很好的开放性。以主流的软硬件平台为支撑,但又不依赖于特定厂商的操作系统、中间件平台和数据库系统。
(5)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系统很容易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扩展,以适应业务需求的变化及应用规划的改变,保证系统能够平滑升级。


四、环保移动执法系统的总体框架

惠城区环境监察移动执法系统总体架构在环境信息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以环境监察执法应用架构、业务架构和数据架构的需求为基础,结合当前主流和先进的技术方法和手段进行构建。系统总体架构如下图:

在环境监察移动执法系统总体架构中,包括一个数据库、两个平台和两个系统、三个体系、三类用户。
“一个数据库”指环境管理数据库,为环境监察前端移动执法终端系统及后台支撑系统提供数据保障。
“两个平台”分别指网络传输平台和基础设施平台。网络传输平台主要实现各个硬件设备间的互联互通,保障环境监察业务数据顺利传输。基础设施平台主要包括后台支撑相关的硬件以及软件平台。
“两个系统”分别指前端移动执法终端系统和后台支撑系统。前端移动执法终端系统是现场工作平台,通过与后台支撑系统的互联互通,访问环境管理数据库中的各类信息,并将现场执法结果信息提交至后台支撑系统。后台支撑系统为终端系统、执法人员、管理人员提供后台支撑和管理平台,方便对污染源一厂一档信息管理和查询、其它各类信息管理及查询、执法后续管理、考核统计等。
“三个体系”分别是标准规范体系、信息安全体系和运维管理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包括环境保护部关于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标准、规范和文件,是移动执法系统建设的依据之一。信息安全体系包括硬件防火墙及软件安全策略,主要保障系统安全。运维管理体系是指为保障系统持续运行而建立的有关系统维护管理制度等。
“三类用户”是指移动执法系统可以为市级、区级、县级三类用户使用。
系统的建设遵从标准规范体系,依托信息安全体系和运维管理体系,利用网络传输平台进行环境管理数据的传输。前端移动执法终端系统提供各种现场执法所需功能供各级环境监察执法人员现场使用,后台支撑系统则为前端移动执法终端系统、执法人员、管理人员等提供后台管理支撑。环境管理数据库则存储管理各类环境管理数据。

上一篇: 上一篇:安监执法设备
下一篇: 下一篇:现场快速执法设备
手机:15995215213
Copyright 2002-2025 版权所有